關於Debbie’s成人鋼琴教學與課程
傳統的鋼琴教學不外乎,每次上課大約上個三四本教材,仿佛老師上越多本CP值越高,下回上課再一首首的彈給老師聽,彷彿也是合情合理的過了數十年,怎麼做節奏練習呢?老師唱給你聽,打給你聽,鸚鵡學話的好像也會,下回拿到新曲子依然自己無法讀節奏,怎麼教情感呢?老師彈給你看,或是上課時在你身邊"啦啦啦..."的唱起來,但是大家想過嗎?老師自己數節奏難嗎?不難啊!老師心裡有長期訓練下的一把尺啊,所以我的成人鋼琴教學與課程最大宗旨讓學生擁有處理樂譜能力的工具
Debbie的鋼琴課對於每個能力都有一個教學工具,曲子只是一個學習媒介,就好比我家CC萬年的數學不通,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環節不通,學校時間不等他,就永遠不通,教學的步驟應該是
- 示範教學:學習模組以及觀念的講述
- 題型練習:相似的題型反覆練習
- 收進資料庫:每個學習模組會進階的擴大模組
但是在成人鋼琴教學上,我常說沒有文字,沒有學習自修,沒有輔助練習,就只有樂譜,大家很習慣拿著樂器就開始一個個音湊起來,老師輸出的是結果論,也就是彈給你聽,幹嘛呢?老師的手是學生的手嗎?即使這是萬古不變的鋼琴課,我都覺得不該是這樣子的,所以Debbie的鋼琴課也就是請你先建立一個中央廚房,每首曲子所需要的能力不都是一樣的嗎
何謂音節節奏
音節節奏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讓初學者,好像不會數學靠著說白或是口訣就可以算好音樂的數學,當建立起這個工具箱,才能體認到每首曲子就是這些節奏繞來繞去的,最後只是變化題罷了,請大家不要隨樂譜隨波逐流,看一個找一個,而是先有了知識庫與工具箱,再去看題目(樂譜),這篇文章我先簡略的說明步驟
- 音節節奏表:依二分法/四分法
- 音節分組練習:養成一次看一拍的習慣
- 持續練習:每首曲子都要這樣做
音節節奏表
每一個音節都是一拍,在音樂上沒有半拍這件事情,什麼意思呢?以節奏3為例,學生會問我"老師我不知道甚麼時候第二個音要出來?",我說"我也不知道",你想想你怎麼把一個蘋果切成一半,不就是先有一個完整的蘋果為基礎嗎?音節節奏就是這個概念,當有了一拍的基礎(預備拍或是節拍器),才得以量到半拍有多長,所以看譜的時候不要從左到右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看,請以音結為單位的看譜
以節奏3為例:念法為ti-ti
以節奏6為例:念法為ㄣ-ti(休止符為無聲的音符,要習慣占位子)
在音節上所謂的複製的概念,也就是當掌握了節奏3,節奏6不就是等速嗎?可以實驗一下請你念三次節奏3,再念三次節奏6,我還沒遇過沒辦法複製速度的(但千萬切記沒有要你較真),而音節節奏最有趣的是每個節奏皆為一拍,當訓練久了,可以建立起節拍(像一個積木,每個積木等距),我們人其實是有律動的,只是有加以訓練,跟沒有訓練的差別


音節節奏分組練習
這個其實是這篇我想建立的一個小能力,要我念一整個樂譜的音節節奏是沒問題的,可是學生或是我帶我家CC練習,最大的問題是大家不具備一次看懂一拍(也就是哪個音符跟哪個音符加起來是一拍),所以在可以朗朗上口或是快速掌握節奏前,必須先練習擁有這個工具,在鋼琴與任何樂器上想要建立的能力,最佳的方法是為每個小步驟單獨訓練,限縮了複雜度與難度
執行方法:拿一枝鉛筆,以音節為單位畫直線
當執行久了,根本不用畫,閱讀方式自然是音節為單位,這裡指的是訓練,最佳的方法找一本教材循序漸進的當作題庫練習,而要練習吹奏彈奏的樂譜僅能困難的小節畫,對於要吹奏彈奏的樂譜,牽扯到腦與手的合作,需要做有效的提示,才會是有意義的樂譜,全劃了等於沒畫
音節節奏與節拍的關係
許多老師喜歡學生在樂譜上標上節拍1234,這是很傳統的做法,或者念1又,2又,3又,4又,此方法並無不好,差別是沒有分別性,音節節奏當組織為一句,所念的就等於要吹奏的節奏,等於是腦中預想每個節拍的除法速度,當使用音節節奏作為工具,是先掌握了節奏的速度,但每個音節又是一拍,也掌握了節拍的等距,如果真的很需要知道1234的話,可以增加一個步驟
執行:
劃出音節後,44拍中就會有四塊,34拍中就有三塊,會更好的看出來節拍1234拍的位置

知道為什麼大多數老師請學生標上1234,立意是好的,那又為何學生標不出來呢??很多老師習慣說"你不會算拍子啊",我的教學法習慣給予學生每一個步驟的模組,會看音節,就等於知道那些音符加起來一拍,而標不出1234就是因為看不出那些音符要加成一拍,這個道理大家可以明白嗎?
因為大多數老師喜歡這樣教學,所以我會用這個步驟教CC,首先要先可以分組音節,再標1234,但是他的演奏樂譜,我是不會讓她這樣標1234的
想想如果沒有音節節奏的訓練,看見第二拍休止符,下面寫個2,腦中只會知道音符在第二拍後出現,但速度多長,休息多久後出現,根本就掌握不住,可以掌握的了是因為老師彈給你聽啊!或是原本能力就很好,大家想問如何能準確的掌握節奏呢?想給大家一個觀念,人不是機器人,所以求的不是精準,而是當有訓練,就會接近精準,當彈奏間有所管理,音樂才能從容與舒適,觀眾就根本不會拿節拍器去量音樂
這篇文章比較是用算數學寫題庫的概念,利用不同的樂譜快速的閱讀音節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也唸不出音節,而唸出音節,還需要節拍器當作輔助工具,我們家小孩是真的數學很差,樂譜寫不出1234位置的,但是我敢說他對節拍器的能力大概是分部孩子中最準確的
音節節奏像是一個準備好的公式,只要會念就會整理好身體內的律動,不會算數學也可以掌握音樂的數學,就是這個教學法的中心思想啊,至於怎麼念怎麼用來唱譜,如何與節拍器結合,那就得等進階篇了
CC與Debbie’s豎笛小人生https://www.facebook.com/chingyi.studio/
音節節奏篇/音樂的除法與加法https://chingpiano.com/math1/